從金山出發沿著淡金公路回石牌
路途中經過了石門洞,黃小榆被美景吸引了,要求下車走走
看見矗立在台2省道28.7公里處的石門洞,這時大多數的旅人無需路標及任何說明,
就能意會到自己已經踏入了在台灣319個鄉鎮中,地處最北端的石門鄉。
石門洞是石門鄉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,也是最著名的代表景點。
它是長年經由海水浪濤沖鑿,因地形隆起而形成的一座高約十公尺拱門狀的天然海蝕岩洞。
日人據台時,由於它奇特的海蝕地形,讓日人大為驚嘆,而留下碑文以茲紀念,
並將此地命名為『石門庄』,一直到台灣光復,仍以『石門』為鄉里定名迄今。
走入洞門,海風徐徐吹來讓人心曠神怡;而洞外的海濱,石礫淺灘,
混雜了大量的螺貝類、粗貝殼沙與礁石,斑斕的色彩及各異其趣的造形,
可以戲水聽濤、可以觀浪賞景,讓人流連忘返。
而沿著海岸線鋪設的步道觀景平台及涼亭,更是擁有欣賞海景的寬闊視野,
漫步其中欣賞海天美景,十分悠閒自在。如果能配合潮汐的漲退,
還能在潮池邊進行潮間帶生物的觀察活動,甚至釣魚或潛水活動。
在這裡,每年4-5月間開滿了台灣原生種百合及石板菜,裝飾在石門洞上方,蔚為奇觀。
黃昏時分的日落夕照,更值得您好好品味賞遊一番。
一趟石門洞之行,不僅可以窺見珍貴多樣的生態,也能看見石門海之濱的豐富面貌。
太陽大得誇張,讓凃先生受不了,最後只願意躲在陰隱下不願意陪我走走
假日這裡許多遊客,有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到這裡抓魚.抓寄居蟹
真的要提醒各位!!千萬別把魚和寄居蟹帶回家!!
留給下一位遊客優美的環境,讓大家到這裡都能看到這般美景
如果天氣能再陰涼一點,來這裡走走散步會是不錯的選擇!!
海邊隨時都能看到可愛的寄居蟹唷,再次提醒各位別把他們帶回家了!!
也別拿走好看的貝殼,別讓他們有找不到新家的窘境!!